第二十五章 河潼形勝寧終棄 第一節(第2/6頁)

這是一次意想不到的勝利。

若非契丹大舉犯境,石越斷難想象他的計劃會如此順利,高太後出於她的立場做出的配合,更加遠遠超過石越的預期。

但是另一方面……

石越端坐在大相國寺的這間禪室內,用眼角瞥了一眼茶幾上的一份報紙——“陽信侯束城大捷”七個大字,立即躍入眼簾。

“束城大捷!”石越在心裏苦笑,那已經是整整一個月前的舊聞了。

如今已經是五月二十七日,距契丹大舉南犯,已經有五十天。而“束城大捷”,依舊是目前為止,大宋軍隊在河北取得的唯一令人矚目的勝利。

大宋所有的報紙都宣稱,陽信侯田烈武在束城小李莊,奇襲遼軍先鋒兩萬余眾,斬首八百級,生擒生女直軍統領完顏阿骨打以下五千余眾。如今各路大軍已接近河北,契丹之覆亡指日可待……但實際上,田烈武雖然招降了生女直軍近兩千人,卻差點被韓寶打了個措手不及,若非張叔夜與李昭光率部狙擊韓寶,令田烈武安全撤回河間府,這位陽信侯此時說不定已經是韓寶的階下囚。

束城大捷是一場慘烈的大捷。

雲騎軍的表現超過兩府的預期,讓所有的人刮目相看。僅僅披掛紙甲,只會騎射而缺少近戰之能的雲騎軍第一營,在韓寶的三千先鋒面前,展現了令人驚訝的英勇。據事後的戰報,第一營的軍法官主動在陣前充當肉盾,張叔夜與李昭光巧妙的指揮著這些弓騎兵們且戰且退,雙方激戰近兩個時辰,因為兵力、戰鬥力、騎術全面居於劣勢,第一營始終無法脫離遼軍的攻擊,在離束城鎮不足的兩裏的地方,被韓寶分兵包夾成功,幾乎全軍盡墨。此役最終只有張叔夜與李昭光帶著一百余騎突圍出來,但路上又被遼國追擊了二十余裏,當他們逃至河間府時,整營人馬,只剩下不足五十騎。

而韓寶先鋒軍的損失,據張叔夜與李昭光的戰報,不會超過三百人。而且大部分的遼軍,都是被霹靂投彈炸死,死在雲騎軍箭雨之下的,少之又少。

殲滅雲騎軍第一營後,韓寶隨即率部直抵河間府城外。他砍下了第一營千余名戰死將士的人頭,在河間府外,插上了一千多根木樁,每根木樁上,都掛著一個宋軍的人頭。

他的用意是想激怒城中八千余雲騎軍出城野戰,即便不能如願,也能羞辱雲騎軍,打擊其士氣,同時令城中居民感到懼怕,埋下動亂的隱患。

幸好章惇與田烈武還算冷靜,二人遣使執劍把守各道城門,只以火炮進行還擊,勉強穩住了河間府的局勢。

伏擊韓寶是一回事,與之堂堂正正決戰又是另一回事。倘若田烈武中計出擊與韓寶野戰,縱然是打個兩敗俱傷,後果也不堪設想。即使契丹無法趁機一舉攻克河間府,沒有了騎兵的河間府,也是毫無意義的河間府。遼軍只要用少量兵力監視,便可以大搖大擺繼續南下,而毫無後顧之憂。

好歹章惇與田烈武沒將這只起到戰略意義的馬軍,當成戰術部隊在戰爭初期就給拼光了。只要雲騎軍還在,八千雲騎軍也許打不過三千契丹先鋒,但契丹要想盯住這只馬軍,保護自己後路的安全,就不是三千之眾可以辦到的。

尤其是,在經歷過束城之戰後,兩府對雲騎軍更加寄以厚望。斷不願意這只剛剛能夠讓人看到希望的河朔禁軍,就這麽糊裏糊塗的折送了,那樣對整個河朔禁軍的士氣,都會造成難以估量的打擊。

但接下來,兩府就再也沒有接到過多少好消息。

四月二十九日,耶律信在屢屢被雄州守軍從地道中騷擾,而又無計可施之後幹脆一把火將整座雄州城燒為平地。

四月三十日,遼主與耶律信率軍抵達莫州,只用了兩天時間,就攻克缺兵少將的莫州城,莫州知州、通判自殺殉國。

五月一日,遼軍攻取君子館、束城。

五月二日,遼軍攻取河間府之肅寧城、肅寧寨。

五月五日,韓寶繞過河間府,攻入深州,當日正好拱聖軍北上,路過深州,雙方在滹沱河邊小規模交戰,契丹援軍趕到,姚兕退守深州,與遼軍僵持。

姚兕的舉動令樞密院大為惱火,表面上看,拱聖軍進駐深州,正好位於河間府與真定府之中間,與雲騎軍、武騎軍互為犄角,構成一道防線,可以阻止遼軍繼續深入,給趙、冀諸州百姓南撤爭取更多的時間。但深州城垣不修,四顧無險,非可守之地,拱聖軍擋在遼軍主力南下的大道上,很有可能被遼軍圍殲——他所謂的“互為犄角”,是雲騎軍、武騎軍皆不敢輕易支援他的“互為犄角”。

樞府立即嚴令拱聖軍北進河間府,與雲騎軍合兵,以威脅遼軍後路,但敕令往返,早已耽擱時日,而姚兕亦回覆樞府,稱拱聖軍與遼軍僵持,無法輕易脫離。韓寶已經深入深州,河間之地虜騎密布,拱聖軍更不敢輕進河間府,恐中途被契丹算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