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河潼形勝寧終棄 第一節(第3/6頁)

這些雖是事實,但姚兕也有自己的算盤。深州境內有滹沱河橫貫,一到夏季就常有暴雨,引致河水大漲。時至五月,氣候有利於宋軍。遼軍主力若是全部渡過滹沱河,圍攻深州,一旦滹沱河水漲,他就給了雲騎軍極大的活動空間。若是遼軍主力不敢渡河,姚兕就可以等著河水大漲之後,進攻滹沱河以南的遼軍。總之無論出現哪種情況,拱聖軍都會成為戰場的中心。

但問題是,樞府對拱聖軍的信心,明顯不及姚兕。樞府也不想將戰場定在深州。

而遼軍的行動,也比姚兕想的更加快,五月十五日,耶律信給韓寶增兵至兩萬騎,韓寶立即包圍深州。萬幸的是,十六日深州就開始下暴雨,遼軍不習雨戰,韓寶不敢在深州城外久駐,北撤武強縣,牢牢控制住武強縣與河間府獻縣之間官道上的幾座滹沱河木橋與渡口。姚兕立即率拱聖軍追擊,雙方在武強附近交戰數日,遼軍雖然兵力占優,但不習慣暴雨作戰,而拱聖軍始終是禁軍精銳,亦非河朔禁軍可比,雙方互有勝負,皆不能取勝。韓寶控扼要道,姚兕眼見著滹沱河還沒有漲大水,害怕滹沱河北面遼軍渡河支援,只得引兵退回深州。

幸虧這姍姍來遲的暴雨——以往這可是宋廷最痛恨之事,每到此時,滹沱河泛濫成災,治河救災,年復一年。不想此時,卻也阻住了遼軍深入之步伐。

據前線傳回來之情報,大雨開始後,遼軍主力便駐紮於莫州、君子館、肅寧城,一面西掠順安、永寧二軍,一面靜等暴雨結束——滹沱河的雨季,不會持續很長時間。耶律信也非常精明,他提前給韓寶增兵之後,即使遇上滹沱河漲洪水,兩軍隔絕一段時間,宋軍輕易也吃不掉韓寶。

如此一來,在暴雨之後,控扼要道的遼軍將更有優勢,而拱聖軍的位置愈加尷尬。而這大雨也影響到了宋朝這一方,趙冀諸州百姓南撤在大雨的天氣裏,更加困難,速度也變慢許多。更麻煩的是,四五月間,陜西至汴京,也下了幾場大雨,雖然西軍走的是官道,道路所受影響較小,但是在樞府嚴令下冒雨行軍的西軍,行軍速度卻是大大變慢了。

但稍可安慰的是,在其他次要之戰場上,宋軍的局面倒還不算太難看。

如今形勢已經清晰許多,東線之霸州在燕超的堅守下,仍然沒有被攻破,信安軍、保定軍也全都在宋軍手中。而遼軍在損兵折將後,也放棄了繼續強攻霸州之打算,轉而南犯清州。五月十日,一只數千人的遼軍渡過黃河北流,進入滄州境內。

樞府於五月四日正式采納唐康等人的建議,征調虎翼第三軍協防東線。但樞府以為黃河東流不足守,改令虎翼第三軍北上滄州,配合滄州八寨,在浮水、減水河、禦河之間巡弋,而令濱、棣諸州於黃河東流設警,仍然做好隨時南撤之準備。

滄州之戰略地位相當重要,而且滄州境內河道密布,到處都是塘泊水澱,不利於大股騎兵活動,州境內有名的“滄州八寨”,雖然兵少,而且多以教閱廂軍駐守,但也不容易攻破。因此,樞府判斷遼軍幾乎不可能攻下滄州,他們對滄州的最大威脅,是焚掠境內,甚至越過黃河東流,一路南下直至京東路。因為滄州境內之兵,守城寨尚可,但根本不足對犯境之遼軍形成實質威脅。

若虎翼第三軍協防滄州,雖然虎翼軍少海戰大船,不可能深入滄州境內之河流,他們只能三百料、千料級戰船為主,以兵力而言亦不可能防守全部河段,但仍能對遼軍起到極大的威懾作用。在虎翼第三軍趕到之後,即使這只深入滄州的遼軍已經越過浮水南下,但他們一旦得聞後面有宋軍水師出現,在歸路出現威脅,與後續部隊之聯系被切斷的情況下,他們繼續越過黃河東流南犯的可能性就會變小。

但濱、棣諸州與京東路所受之威脅,並未完全解除。而此時,樞府已經不得不開始考慮東線之遼軍在無法繼續深入後,只留下小部分兵力對霸州、滄州保持壓力,轉道與主力合兵之可能。

而在西線,則是雖無大敗,情報卻一片混亂。廣信軍、安肅軍、保州、定州、高陽關、博野、真定府、祈州……各府、州、軍傳回來的情報,都不相同,而且多有抵牾。前一日才接獲段子介戰死之消息,後一日就傳來段子介的公文,稱他在某地又攻擊遼軍得手。

西線各軍、州各自為戰,只有定州段子介力主主動出擊,並隱晦的要求整個西線的指揮權,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以他的資歷,即使給他指揮權,亦無濟於事,反而會更加麻煩。段子介彈劾真定府的武騎軍畏敵如虎,遼軍一百余騎自府前而過,萬余騎精銳騎兵竟然作壁上觀,不敢出戰。而真定府與祈州之守臣卻也指責段子介輕率草莽,輕侮同僚,還彈劾他在各州招集亡命無賴,有非份之想,說他遇敵而不敢戰,卻常常殺良冒功,部下不守軍紀,焚掠鄉野,過於遼寇。若非石越對段子介頗為了解,他又得到小皇帝的賞識,段子介只怕已經被兩府問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