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努力學習明治維新:袁世凱最終將大清引向立憲改革(第4/8頁)

一年之後,1905年6月底,日本戰勝俄國已成定局,從朝廷到地方上的實權大臣沒有一個不談立憲。地方上,以署理兩廣總督岑春煊為代表,他奏請派考察團去國外考察學習。朝廷裏以軍機大臣瞿鴻禨為代表,這位平時看上去有些保守的清流派大臣,竟然更猛,奏請慈禧派他親自出國去考察學習,其他如禦史趙炳麟等人也紛紛奏請立憲。這時候,一直“穩坐釣魚台”的袁世凱才出手了,他奏請慈禧先派皇室親貴出洋去“考求政治”,等考察回來之後,太後可以根據考察報告再做決定。

袁世凱不愧為老謀深算,派愛新覺羅家族的人去,慈禧才會放心,而他並沒有特別提到日本,而是認為應該去日本和歐美各國考察學習,這才有“大國風範”。慈禧批準了,老袁當即讓直隸總督衙門出了十萬兩白銀,在地方督撫中帶頭解決了出洋考察的經費問題,要知道朝廷是沒錢的,老袁就這樣不聲不響地發揮了他實幹的作風。後來的事實證明,對於推動立憲,老袁雖然動作比較慢,但他比任何人都具有堅定的決心,這種決心來自於他的自信:在朝廷,只有他才能把立憲推進到底,一旦走上這條路,就是開弓沒有回頭箭。但這項改革事關太多人的利益,台前幕後都有無數雙眼睛在盯著,白天黑夜都有無數個腦袋在算計,必定比在直隸進行的任何一項改革都要更加艱難和復雜。就他自己的官場風險來說,除了沒有那個圍園殺後的陰謀之外,他已經變成了當年的康有為,所以他才不能學康有為,他必須“手段靈活”,偶爾玩玩左右逢源、兩面三刀的把戲,低調做人,不疾而速,如此才有可能換來一個理想的結果。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證明了立憲改革真不是那麽簡單。

9月24日,以鎮國公愛新覺羅・載澤等五位大臣為領隊,大清的兩路考察團分別去往日本和歐美考察學習,史稱“五大臣出洋”。這是幾千年以來未有的事情,也是邁向立憲的重大一步。報紙上推出了專題報道,“立憲派”更是奔走相告,喜極而泣。在人們的歡送中,載澤一行人來到京城正陽門火車站,上了為他們準備的專用車廂。人多眼雜,誰也沒注意,一位不速之客也混上了車廂,他隨身攜帶的是一枚炸彈,估計那個時候也沒有什麽安檢措施,這個易燃易爆的危險品就被帶上了火車。

這個人準備把炸彈扔到五大臣懷裏的,不過他終歸是混上來的,沒辦法過分接近載澤等人,炸彈引爆了,此人當場身亡,五大臣相距較遠,傷得並不十分嚴重,但著實嚇得不輕。據說當時載澤大人摸著自己的頭問:“我的頭呢?”別人望了他一眼,趕緊回話:“大人,您的頭還在呢!”

這個人是革命黨人吳樾,這起“人體炸彈”襲擊事件也是他和他的同志們精心策劃的。革命黨人並不希望朝廷推動立憲,朝廷一旦立憲,就會受到民眾的歡迎和擁戴,把一部分人心再度吸引過去,革命就會失去市場。所以在革命黨人看來,立憲最受傷害的其實就是他們這幫人,不惜以暗殺來破壞,當然,他們也並不相信朝廷會真心進行立憲改革。

炸彈一響,朝廷裏有人的態度就變了,他們紛紛上奏攻擊立憲,要求立即叫停。形勢一片風聲鶴唳,仿佛又回到了戊戌變法失敗之前,在天津的老袁同志大概是鼻子比較靈,他嗅出了朝廷異常的政治氣息,也立即換了一副面孔,開始跟在這些人身後附和“不可立憲”。袁世凱的表態傳到了載澤等人的耳朵裏,他們很是摸不著頭腦:之前強力推進立憲的不也是你老袁嗎?又出錢又出力的,怎麽現在又反對了?他們以為老袁的立場又變了,成了反對立憲的人,以至於後來跟人談到朝中有誰阻撓立憲,載澤悲憤而答:“小阻盛宣懷,大阻袁世凱!”

其實皇室子弟載澤哪裏了解老袁的這一套,他當年可是在慈禧面前說哭就哭的,改兩句口對他來說那簡直是無須按套路出牌,袁世凱最終是會讓這位鎮國公認識他的“真面目”的。

現在,一切都取決於慈禧的態度了。朝中那些轉換風向的人認為立憲帶來了自殺性炸彈襲擊,影響社會穩定,所以萬不能立憲,但他們萬沒有想到,慈禧並不這麽看,慈禧同志一直把革命黨人當作最大的心腹之患,其實立憲的目的之一也是為了防止出現更多的革命黨人。現在,既然革命黨人不惜以自殺性襲擊來阻止立憲,說明他們很害怕朝廷立憲,所謂敵人擔心的就要加強,敵人擁護的就要毀滅,看來朝廷只有強力推動立憲,才是對革命黨人致命的打擊!

慈禧同時更加欣喜地看到,自從炸彈事件發生之後,社會輿論破天荒地幾乎都站在了朝廷這一邊,報紙對這種以“暴徒”式的政治暗殺來阻止大清進步的行為,表示出強烈譴責和極大憤慨。社會團體紛紛向五大臣發來慰問電。說實話,這麽多年了,慈禧還是第一次見到有這麽多人向朝廷表達善意的,不習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