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東亞同文會廣東支部(第6/12頁)

作為鏡湖茶談社重要會員的何樹齡,是康有為的早年弟子,曾十年館於康家,與康有為的弟弟康廣仁“為兄弟之交,同居十載,抵掌對足,窮極論議,故於中外之故、天人之理,亦無不究焉”。[65]1896—1898年,正值康廣仁負責與謝纘泰聯絡兩黨合作事宜,何樹齡顯然是知情人,曾代表維新派致函孫中山,表達群賢公意。孫中山與何樹齡似也相識,說:“彼膽小心細,弟深知此等之意非彼一人所敢言也。”宮崎寅藏問其是否參與1895年廣州起義,孫答道:“未與。彼無此等膽略,但甚有心耳。”[66]

作為兩派的中介,張壽波後來繼續與革命派聯系。1900年6月17日,孫中山抵達香港,原計劃與劉學詢、李鴻章等人協商組織廣東獨立政府,在所乘坐的法國輪船“煙迪斯”號旁的一只舢板上,興中會幹部孫中山、楊衢雲、陳少白、謝纘泰和平山周等人會見,並開了一個鐘頭的會議。與會者中赫然有張壽波的名字。會議一方面傳達日本政府答應支持的信息,一方面決定開始積極進行武力反清的準備。[67]關於後者謝纘泰沒有提供詳細內容。據馮自由稱,包括惠州發動、廣州起事及暗殺、餉械接濟等項準備及相應的人員配置。[68]如此機密的軍事行動計劃,不是核心骨幹成員,決不可能與聞其事。

第四節 參與革命

東亞同文會廣東支部與革命黨的關系也相當深。廖平子說該支部標明宗旨“為聯絡中、日、韓三國人士感情,實則以測繪地圖,偵探軍情,聯絡同志,勾通綠林為事”。除日本人外,鄧蔭南、蘇綽南等人參與其事。“是時工作頗忙,因先後影繪虎門、黃埔諸險要及各衙署形勢甚夥,聯絡綠林計劃。”[69]此說確有所據。東亞同文會幹事井上雅二日記稱:

鄧蔭南在省城附近,是福字軍的哨官,另外,在河南緝捕裏有他的同志。他率領著約九十人。林信賢、吳蘇[義、羲]如,都在省城。此外,有一個英國人名叫莫克魯克,他是孫的人。上述三人都是原來由原江[口]聞一介紹給平山等的。有人說他們是已與官兵聯絡好了,實際上是不確切的。[70]

鄧蔭南、蘇綽南、吳義如均為孫黨,庚子與史堅如籌劃在廣州起事暗殺,策應惠州起義,蘇負責運送軍械,吳負責運動防營士兵反正,鄧則總司其責,策反軍隊,聯絡綠林。據說原口聞一還和興中會員一起往見劉永福,說以種族大義,請其歸附幫助。劉答應贊助。[71]英國人即摩根,1896年與孫中山相識於倫敦,1899年來華,來往於省港間,協助鄧蔭南、史堅如諸人辦事。[72]1900年6月,曾隨孫中山前往南洋。[73]田野橘次在《最近支那革命運動》一書中提及摩根,將他與宮崎寅藏相匹配。

廖平子又稱:

時會員朱通儒、楊肖歐,文士也,謂謀思潮廣布,須藉宣傳,遂開辦旬刊,名為《嬉笑報》,自為主筆,而嬲原口聞一為社長。詎《嬉笑報》一出,即為清吏側目。蓋報雖以嬉笑為名,藉免縱談時事之嫌,但嬉笑之甚,更有過於謾罵者。遂以毀謗朝政,莠言惑眾為罪,派兵圍寶慶新街會址,幸黨人已聞風遁去,只余二三日人,清吏無奈,牒請日本領事,將原口聞一逮解出境,勒令東亞同文會解散。[74]

楊肖歐為興中會機關報《中國日報》的助理筆政,後來又負責附設於《中國旬報》的“鼓吹錄”,“專以遊戲文章歌謠雜俎譏刺時政”,“是為吾國報紙設置諧文歌謠之濫觴”。朱通儒和原口聞一則經常到《中國日報》社談論。[75]井上雅二稱朱通儒“與省城附近的有志者、壯年有志者以及武官有所聯系”[76]。據井上雅二《支那に於ける新聞事業》記:“《東華報》上年發刊,《嬉笑報》起後不久,即被停刊。”[77]

朱、楊二人與《東華報》創辦人朱淇關系極深,一是其親侄,一為其門人。而朱淇原是興中會員,曾參與1895年廣州起義密謀,因其兄告密,為其他會員追究,脫離會事,改取緩進主義。[78]他先後在廣州辦《嶺學報》《嶺海報》,又與香港《通報》合作出版《省港通報》,支持康有為的變法維新,暗中與革命黨的聯系仍多。1899年5月陳少白籌設《中國日報》時,曾打算接手香港瀕臨倒閉的《通報》,該報據說亦由朱淇的門人主辦。[79]朱的門人楊肖歐先後隨其主《嶺海報》《省港通報》筆政,《嬉笑報》“抉時政之缺失,嘻笑怒罵,文字詼諧”,被認為是廣州報紙詼諧文字之始。《中國旬報》附設的《鼓吹錄》從人脈到形式、風格、旨趣,均與之一脈相承。《東華報》被東亞同文會廣東支部視同機關報,則通過朱淇等人的關系,廣東支部容易聯絡革命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