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3/4頁)

事實上,趕到的雅典戰船僅有20艘,是幾天前被派來增援之前的10艘戰船的。普魯塔克告訴我們,第一批10艘戰船起航後,伯裏克利的政敵批評了他的計劃:“他派去10艘戰船,對克基拉人沒有多少幫助,但給了敵人極大的口實。”(Pericles 29.3)此種策略能夠取得的最好結果也只是不能令人滿意的妥協。但戰爭之神是變幻莫測的,勇敢往往能夠取得比理智預測的更好的結果。誰能預想到,第二批20艘戰船在海上航行了幾天之後,並且與處在克基拉外海的艦隊沒有任何通信聯系,竟能恰好在千鈞一發之際趕到,挽救了克基拉,使其免於被科林斯征服?次日,在得到30艘完好無損的雅典戰船的支援後,克基拉人向敵人發起挑戰,但科林斯人不肯迎戰,因為他們害怕雅典人會將第一天的小規模交鋒視為針對科林斯戰爭的開端,並抓住這個機會摧毀科林斯艦隊。而雅典人也放任科林斯艦隊駛離。雙方都小心地避免承擔破壞和約的責任。科林斯意識到,若是沒有斯巴達及其盟邦的支持,它是打不贏雅典的。但是,斯巴達人已經努力使科林斯保持克制,因此如果科林斯人被指責為破壞和約的罪魁禍首,就不能指望得到斯巴達人的支持了。而且,雅典也小心地避免給斯巴達一個參戰的借口。

在作戰層面,雅典人的努力取得了成功:克基拉及其艦隊得以挽救。但在戰略層面,“最低限度威懾”政策失敗了,因為雅典人的到來並沒有威懾住科林斯人,令其不敢作戰,雅典人的幹預也未能消滅科林斯人的戰鬥力。科林斯人倍感挫折,甚至更加惱火,現在下定決心要把斯巴達人及其盟邦拖進戰爭,以達到他們自己的目的:向敵人報仇雪恨。

波提狄亞

雅典人現在認識到他們必須備戰,至少要與科林斯對抗。與此同時,他們繼續努力避免將伯羅奔尼撒聯盟卷進來。在西波塔戰役之前,雅典人就已經中止了他們宏大的建築工程,以節約財力,為戰爭做準備。西波塔戰役之後,他們開始采取行動,鞏固自己在希臘西北部、意大利和西西裏島的據點。次年冬天,他們向愛琴海北部的城市波提狄亞(見地圖9)發出了最後通牒。波提狄亞是雅典同盟的成員,但同時也是科林斯的殖民地,並且與其母邦的關系十分緊密。雅典人知道科林斯人在準備復仇,因此擔心科林斯人與敵視雅典的馬其頓國王聯手,並在波提狄亞掀起叛亂(馬其頓領土距離波提狄亞不遠)。叛亂的火焰可能從波提狄亞蔓延到其他國家,並在雅典帝國內部造成嚴重問題。

波提狄亞並未做出任何具體的挑釁行為,雅典人卻命令波提狄亞人拆毀其面向大海的城墻,送走科林斯每年派來的行政長官,並向雅典交出一定數量的人質。這些措施的目的是消除科林斯對波提狄亞的影響,並使其處於雅典控制之下。這一次,我們仍然應當將雅典的策略理解為對嚴重問題的外交回應,是兩難之間的溫和解決方案。如果雅典對波提狄亞坐視不管,它可能叛變;而如果派遣軍隊去控制波提狄亞,雖然能讓雅典牢牢掌控它,卻可能激怒伯羅奔尼撒聯盟。然而,雅典的最後通牒作為一種溫和的解決方案,向波提狄亞的潛在叛亂者發出了強有力的訊息,並且仍然屬於帝國內部的管理,是《三十年和約》明確允許的。

不足為奇的是,波提狄亞人拒絕了雅典的要求。辯論持續了整個冬天,最後雅典人命令一支此前被派往馬其頓的遠征軍的指揮官“從波提狄亞人那裏強行扣押人質、拆除其城墻,並對附近的其他城市予以嚴密監視,以防其興風作浪”(1.57.6)。雅典人的疑心被證明是很有道理的。波提狄亞人在科林斯人的支持下,已經秘密地請求斯巴達援助他們的叛亂。斯巴達監察官的回復是,假如波提狄亞人發動叛亂,斯巴達將入侵阿提卡,以示支持。斯巴達的政策為何發生了這番逆轉?

墨伽拉禁運

在前433〜前432年冬季(具體時間與雅典向波提狄亞發出最後通牒接近,但無法確定是在它之前還是之後),雅典人頒布了一項命令,禁止墨伽拉人使用雅典帝國的港口和雅典的阿哥拉。現代世界有時用經濟禁運作為外交武器,這是除了戰爭之外的一種強制手段。但在古代世界,之前的和平時期裏還不曾有過貿易禁運。

這肯定也是伯裏克利的發明,因為當時的人們責怪這道禁令導致了戰爭爆發,並怪罪發布禁令的伯裏克利,盡管他一直到最後都固執地為禁令辯護,即便在似乎戰爭與和平完全取決於禁令的時候也不嘴軟。雅典領導人為什麽要實施禁運?他和大多數雅典公民為什麽又批準並堅持禁運?學者們對此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它是一種經濟上的帝國主義行為,或者是旨在刻意挑起戰爭;或者是向伯羅奔尼撒聯盟示威,激怒斯巴達人,促使其違反和約;或者它甚至是戰爭的第一場行動。雅典官方對禁運的解釋是,墨伽拉人耕種了雅典人認為的神聖土地,侵犯了兩國邊境,並且藏匿逃亡奴隸。